发布时间:2021-07-20
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竹山县“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办,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各人民团体: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将《竹山县“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竹山县委办公室 竹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10日
竹山县“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意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切实提高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围绕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科技特派员包村联户,县、乡、村“三级联动”,全面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生态扶贫搬迁、金融支持扶贫等四大行动,组织动员全县上下,集中集成,扶贫攻坚,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加速建成秦巴强县、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用6年时间帮扶241个村。通过分步实施,综合施策,贫困村基本达到稳定脱贫标准,完成贫困人口减贫任务、村主导产业覆盖60%以上的贫困农户、离乡村主干道5公里以下20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和饮用安全水、有规范的村级阵地、有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8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县识别出的3.2万户、11.4万人贫困人口(不含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五保人口3.5万人),实现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市级标准以上,有一项致富项目或技能,有砖木结构(或维修较好)住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其中每年脱贫不少于1.8万人,培训转移劳动力1500人,完成生态搬迁1000户3800人,发放小额贷款1.5亿元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行动
开展以驻村帮扶为主体的“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行动,即: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
1、确定帮扶对象。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力量、集中攻坚”的思路,241个行政村(其中61个重点贫困村)全部派驻工作队帮扶,重点帮扶贫困发生率在40%以上贫困村、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的贫困户。
2、创新帮扶方式。除省直2支、市直11支工作队外,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组建66支工作队,组织县100家企业、100名科技特派员和乡土拔尖人才开展联村共建,驻村帮扶,确保每个被帮扶村派驻1支工作队、1家企业、1名科技特派员。干部包户原则上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干部包1户,副科级以上干部包2户,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主职(含部分重点二级单位)包3户,乡镇(含乡镇直机关)干部、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各包1户。贫困户帮扶实行一次性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分期分批开展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具体结对帮扶由帮扶单位与贫困村共同商定,原则上一定6年不变,不脱贫不换人。
驻村帮扶实行分片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明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本乡镇驻村帮扶工作的协调联络、组织管理、检查督办等工作。驻村工作队根据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的变化,在春季制定工作计划、夏季组织项目推进、秋冬开展农业开发、年终访贫问苦等关键时期,每次进村入户工作不少于7天,全年累计到村时间不少于30天。宣传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让扶贫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脱贫,让党员干部在扶贫开发中大显身手、转变作风。建立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卡,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实行登记制度。制定考核验收办法,贫困村脱贫以产业培育、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贫困户脱贫重点考核致富项目或发展能力、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人均收入等。
3、明确帮扶任务
(1)部门包村任务:一是组织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包户,明确帮扶内容,细化帮扶项目,具体帮扶措施,用6年时间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制定贫困村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三是协助村支“两委”抓好班子建设,提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四是培育主导产业。盘活农村资源,培育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多途径增加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家庭收入。五是帮助培育市场主体,组织能人大户先富带后富,促进整体脱贫。六是完善公共服务。帮助贫困村实施水、电、路、视、讯、网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七是改善贫困村群众住房条件。八是组织开展“三万”活动、“生态家园”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2)干部包户任务:一是定脱贫计划,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二是选脱贫路径,针对贫困户实际和发展需求,与贫困户商定脱贫办法。三是增致富信心。帮助贫困对象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四是选发展项目。帮助贫困户选好发展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实现稳定增收。五是送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六是送致富信息。为贫困对象送市场、供求、务工等致富信息,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七是送技能技术。联系科技特派员,有针对性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
(3)企业进村任务: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二是支持就业培训,增强发展能力。三是参与民生工程,帮建基础设施,支持发展社会事业。四是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组织动员企业职工,每年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五是帮建新兴经济组织。帮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兴经济组织,引导农民集中集约、组团发展。
(4)科技特派员联村任务: 推广一批技术成果、培训一批乡土科技人才、领办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创办一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每个贫困户培训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为联系贫困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企业等。
(二)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
积极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培训,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创业就业培训为重点,每年组织培训3000人次以上、转移就业1200人以上,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1、明确培训对象。“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对象为农村贫困家庭中15至25岁、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的新生劳动力(实习阶段的学生除外)。短期就业创业培训对象为农村贫困家庭中年龄在15至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
2、优选培训内容。依托县内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短训重点是汽车驾驶、服装制作及管理、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矿产、乡村农家乐、特色种养等,中职培训重点围绕机械加工、学前教育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打造竹山劳务品牌。
3、创新培训方式。县中职学校要主动与省内高等院校对接,将中职生输送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师。“两后生”推行“中专+技工、大专+高级工”的“双元制”培训模式。贫困劳动力培训结合县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转移。
4、提高补助标准。“两后生”中高职学历职业培训在享受国家规定减免政策基础上,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其中雨露计划专项补助提高到1500元),中职生连续补助2年,高职生连续补助3年。贫困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培训每人每次补助800-2000元(其中雨露计划补助600元)。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已有资助政策基础上,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连续补助2年。除争取市“雨露计划”专项补助资金外,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做到应补尽补。
(三)开展生态扶贫搬迁行动
坚持“政府引导、乡村主抓、农户自愿、先急后缓、统一规划、产居结合、公平公正”原则,制定全县生态扶贫搬迁规划(2015-2020年),按照全县每年1000户3800人的规模,组织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
1、确定搬迁对象。符合下列条件的农户列入生态扶贫搬迁对象:一是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贫困户;二是居住在危房或土坯房,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贫困户;三是居住在自然保护区、库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停耕后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影响生态环境的农户;四是受洪水灾害威胁及易引发次生灾害地区的农户;五是受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六是因大型工程建设,需要搬迁的贫困农户。
2、创新搬迁方式。按照“规划引导、农户自愿、统规统建、适度集中”的原则,扶贫搬迁与“消土”工程、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地灾搬迁等相结合,大力倡导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等方式,因地制宜,统筹建设。补助标准上,对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的每户整合5万元,其中直补到户2万元。
3、统筹整合资金。一是统筹专项资金。每年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1000万元;从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倒房重建、残疾人搬迁、库区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资金中统筹安排2000万元。二是整合部门资金。每年县政府整合发改、交通、移民、国土、住建、水利、林业、环保、教育、卫计、电信等相关部门资金20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市级奖励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用于集中安置小区的场坪建设。同时,要通过市场融资、招商引资、京津对接、对口帮扶、社会捐助、贷款融资等办法,弥补缺口资金。
(四)开展金融支持扶贫行动
围绕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力强的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为重点,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小额贴息贷款、企业贴息贷款和互助金等,采取扶贫贴息、担保、保险等方式,放大扶贫资金效益,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的难题。
1、明确责任主体。县政府统一部署,明确部门职责,分解落实任务,加强资金管理,开展绩效评价。扶贫部门负责落实专项扶贫资金;财政部门负责贴息资金和保险保费拨付、监管;金融部门负责发放贷款;金融扶贫基金负责提供保证;保险部门负责提供保险服务。
2、加大贴息力度。扶贫、金融、财政等部门要突出支持重点,采取先贷款后贴息的方式,贴息资金直补到户(贷款主体)。贫困农户贷款实行全额贴息,对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的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差异贴息,对扶贫龙头企业执行规定的利率补贴。
3、创新担保方式。因地制宜成立金融扶贫基金,开设扶贫担保和扶贫贴息基金专户,注入一定资金作为扶贫贷款风险保证金,采取竞争择优方式选定贷款银行,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发放贷款。创新组合担保、农户联保、反担保等方式贷款。
4、构建保险体系。建立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小额人身保险、抵质抵押保险,采取扶贫资金补贴、银行贷款支持、农户自行承担等方式,解决投保保费。拓展保险领域,开辟保险项目,积极探索以保险促信用、以信用促融资的保险体系。
加强金融机构建设,健全信用体系,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优化金融服务结构,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全力做好金融扶贫创新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县级领导要切实履行“三重一联”、“一岗三责”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督导联系乡镇、分管部门、结对村户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各乡镇要相应成立机构,细化工作方案,督办落实到位。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农办、人社局、农业局、扶贫办等单位负责“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帮扶的组织实施;县扶贫办、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农业局、农机局等负责“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的组织实施;县委统战部、经信局、住建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工商联、扶贫办等部门负责“千企进千村”组织实施;县委人才办、农办、科技局、人社局、农业局、扶贫办等部门负责科技特派员信息库和实用技术成果库的建立和行动实施。县帮扶工作队要强化责任,下沉帮扶,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年度扶贫项目,积极宣传政策,抓好建档立卡,带着感情开展帮扶工作。
(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作用,整合部门力量,制订行业扶贫规划,推进项目实施。动员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打造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建立资源整合机制,以贫困村为重点,整合使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为行动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行动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定期会商,确保“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三)严格考核。建立“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分别制定“双包双建双带双促”、生态扶贫搬迁、雨露计划、金融扶贫等行动专项考核办法,以贫困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为主要依据,严格进行考核,并把扶贫开发成效和“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挂钩,纳入对乡镇、县直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对考核实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工作效果不明显、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人;对责任不到位造成工作被动或失误的领导干部,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中共竹山县委办公室 2014年8月1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