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0
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办,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各人民团体: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扎实推进“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日
关于扎实推进“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擦亮十星品牌,助力精准脱贫,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创建原则和创建目标
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战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扎实开展“星承家风·精神脱贫”、“星耀村风·小康示范”、“星淳社风·文化强县”三大行动,推动精神脱贫自觉化、移风易俗风尚化、十星文化大众化,筑牢全县人民勤劳致富、奋发有为的精神气场,为加快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2.创建原则
——坚持全域覆盖原则。坚持将“十星级”文明系列创建覆盖到全县各领域各群体,在推动精神脱贫过程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坚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出列贫困村为重点,通过十星创建,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坚持相互结合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相结合,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内因和外因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坚持城乡互动原则。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将“十星创建·精神脱贫”作为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重要任务,推进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村。
3.创建目标
——短期目标:(1)2017年全县系列十星级文明创建和精神脱贫工作实现宣传覆盖率、参创评选率两个100%;(2)“十星创建·精神脱贫”的经验叫响全省,33个省定出列贫困村建成示范村;(3)蝉联第四届全省、全国文明县城。
——中长期目标:(1)到“十三五”末,全县所有农户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十星创建·精神脱贫”经验叫响全国;(3)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实现“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建设目标。
二、弘扬五大观念,补足贫困群体的精神之钙
4.扶贫先筑梦,弘扬“十星光荣,脱贫靠我”的价值观,树立自强的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善十美、十星光荣”竹山人的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竹山篇的精神灯塔。要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贫穷不光荣,十星才光荣”的观念,营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勤劳致富、协作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抓住机遇、依靠自己,甩掉贫穷帽子的强大精神气场。
5.扶贫先立志,弘扬“愚公移山,弱鸟先飞”的事业观,树立自信的心理。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贫穷不可怕,没有奋斗的信心和勇气最可怕”的观念,明白无大志难成大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培养立誓脱贫、敢为人先的自信心理。
6.扶贫先扶智,弘扬“勤能补拙,耕读传家”的人生观,树立自觉的心态。按照“扶贫先扶智、斩断贫困根”的总体思路,开展“功能型、造血型”扶贫。实施基础教育扶贫“利长远”与职业教育、短期培训、扶贫“短平快”相结合,引导贫困家庭牢固树立“穷不丢书”古训,更加重视家庭子女学习教育。
7.扶贫先弘德,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观,树立自律的习惯。“孝敬、友善、爱国、诚信、礼节、义气、廉洁、羞耻”等传统修身齐家美德,是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在家风传承中的优秀基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精神脱贫的重要内容。要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物质贫穷不可怕,丢掉基本道德观才是最大可怕的观念,形成自我约束重修身、自觉涵养好家风的新时尚。
8.扶贫先惜福,弘扬“安康是福,节俭惜福”的幸福观,树立自爱的风范。家庭平安健康、节俭持家是家庭幸福感最现实的内容。要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物质不富难幸福,精神不富没幸福”的观念,懂得爱家庭、爱家人、爱生活,形成珍惜平安健康、珍爱婚姻家庭、注重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三、开展三大行动,调动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扎实开展“星承家风·精神脱贫”行动,实现精神脱贫自觉化
9.继续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县文明办指导,各乡镇统筹协调,各行政村具体组织实施,各精准扶贫(结对共建)工作队协助,发挥十星创评协会职能,调动各农户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按照“以创为主、创评结合,坚持流程、对标创评”的原则,将“宣传发动—标准入户—帮拟计划—对标创建—查漏补缺”的创建流程,“农户自评—群众互评—协会评审—张榜公示—表彰授星”的评选流程,落细落小,做实做全,努力实现宣传覆盖率、参创率、参评率、知晓率、挂牌率五个100%,其中十星户占参创户比率控制在60%以内。按照“分类指导、精神为主”的原则,高度重视贫困户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的组织引导和评选表扬工作,让积极主动、进步明显、精神感人的贫困户同等享有“十星级文明农户”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10.启动“十星级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各乡镇、县直及乡(镇)直各单位组织城镇(社区)居民、干部、工人等非农户家庭参与“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以机关、小区为单位,采取对十星户授牌、其他户在楼道口集中公示等办法,把家庭、家风、家教融入“十星级文明家庭”创评标准,将家庭志愿者作为文明家庭创建的重要条件,发挥家庭在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中的基础作用。在“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中,组织“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传优秀家风家训”等主题活动,评出一批和睦家庭、书香家庭、公益家庭、平安家庭、健康家庭,推出一批优秀家规、家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引导城镇家庭文明立家、忠厚传家、以德齐家,倡导家庭美德,丰富家庭生活,和谐家庭关系。
11.广泛开展“十晒十比十评”活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以村、社区、机关为单位,聚焦精神脱贫,在抓好“十星级文明农户”、“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十晒十比十评”活动(晒家规,比家风,评“十星+最美信义之家”;晒被子,比孝心,评“十星+最美孝道之家”;晒手茧,比勤劳,评“十星+最美勤劳之家”;晒菜单,比节俭,评“十星+最美俭朴之家”;晒变化,比进步,评“十星+最美脱贫之家”; 晒技术,比创新,评“十星+最美科技之家”;晒健康,比清洁,评“十星+最美生态之家”;晒爱心,比奉献,评“十星+最美志愿之家”;晒民俗,比传承,评“十星+最美文化之家”; 晒合影,比幸福,评“十星+最美幸福之家”)。通过评树系列“十星+最美”典型,引导全县群众比精神、比道德、比勤劳、比文明、比节俭。各乡镇、各村(社区)、各单位要广泛发现身边的典型户,将典型人物推介上“竹山好人榜”。
12.分类命名“十星级文明示范户”。按照分类申报、统一表扬原则,各乡镇、各单位在自行组织评选表扬本级示范户基础上,向县文明委申报县级示范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从“十晒十比十评”典型中产生。县委、县政府每年命名表扬500个“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在实行精神嘉奖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分别命名表扬“十星级精神脱贫示范户”200户、“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200户、“十星级文明家庭”示范户100户。受到命名表扬的农户、家庭,颁发证书,赠送全家福、十星文化楹联、民俗年画、家训匾、电子万年历等奖品。
(二)扎实开展“星耀村风·小康示范”行动,实现移风易俗风尚化
13.狠抓移风易俗“三倡导三反对三不超”。把移风易俗、精神脱贫作为“十星级文明村(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考评的主要指标,通过宣传发动、立规定约、发现典型、考评兑现,让“倡导集体搬家、倡导勤俭节约、倡导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反对赌博抹牌,宴请不超三桌、席面不超三百、送礼不超一百”成为移风易俗的自觉行动。
14.扎实开展“十星级文化大院”创评。各创建村(社区)要突出1至2个自然村院重点培植,集中打造“文化大院”,做到村院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秩序和谐、民风淳朴,乡贤楷模众多,产业支撑有力,文化特色鲜明,创建氛围浓厚,确保“十星级文明农户(家庭)”达到80%以上。
15.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村(社区)”创评。县文明办印制文明村创建指导手册,统一创建台账管理,对文明村创建加强指导和示范培植。各乡镇要组织动员所有行政村(社区)积极对标参创“十星级文明村(社区)”。评星结束后,乡镇党委政府命名表扬一批“十星级文明村(社区)”。
16.抓好“十星级文明村(社区)”建设“七个一”工程。各乡镇在组织“十星级文明村(社区)”创建中,突出“七个一”建设内容,即一会(十星创评协会,含红白喜事理事会、环境治理理事会、移风易俗理事会、文体活动理事会等)、一规(村规民约)、一队(志愿服务队)、一堂(道德讲堂)、一场(十星文化广场)、一榜(十星好人榜或村情榜)、一墙(十星文化墙),促进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17.分类命名“十星级文明村”示范村和“十星级文明社区”。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原则,各乡镇组织“十星级文明村(社区)”评选,表扬一批乡镇级示范院和示范村,并择优申报一批县级示范村和文明社区。县级示范村分为“十星级精神脱贫示范村”和“十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予以表扬奖励。
(三)扎实开展“星淳社风·文化强县”行动,实现十星文化大众化
18.加强公益宣传,涵养核心价值理念。按照“上墙头、进心头、全覆盖、深渗透”要求,广泛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遵德守礼、志愿服务、讲文明树新风、精神脱贫、家规族训、村规民约等,将“十星创建·精神脱贫”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结报道一批精神脱贫先进事迹和楷模,引导群众见贤思齐。
19.组织系列创评,抓实全域十星创建。在主抓“十星级文明农户(家庭)”、“十星级文明村(社区)”创建基础上,推进各单位各系统主抓的系列创建活动,促进十星创建覆盖到所有村镇、机关、企业、学校、道路、景区、游园、窗口,涵盖到所有个人、农户、家庭、机关科室和企业班组。
20.用活德育载体,形成好人满县之风。继续办好道德讲堂。启用市民道德讲堂总堂,组织市民接受道德教育。完善村镇、机关、企业、学校固定道德讲堂季度开讲的常态机制。持续开展流动道德讲堂巡回宣讲。继续建好“竹山好人榜”。把“层层举荐、月月评树”身边好人常态化,营造“善行竹山、好人满县”、“聚焦精神脱贫、村村见事见人”的浓厚氛围。继续推进志愿服务。招募注册一批个人、家庭、团体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城镇广泛开展文明引导、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精神脱贫宣讲、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
21.抓好文化扶贫,加快文化小康进程。要传承传统文化,厚植乡愁根脉情结。按照“重拾传统技艺,重建乡愁文化”的思路,发挥老乡贤、老工匠、老艺人、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台胞、老侨胞在精神传承、文化传承、技艺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抢救、修复一批有影响力的老祠堂、老民宅、老寨堡、老磨坊、老物件,挂牌保护一批老树木,陈列存放一批老农具,留住乡愁文化的物质载体。依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将地域传统文化、群众文化发扬光大。整理村情村史,追溯系列“第一人”,鼓励办好村情馆、民俗馆、家史馆,为村民提供一个“见证发展过程,提振发展自信,凝聚集体情感”的德育平台。要加强文艺创作,繁荣十星文化产品。创作一批文明新村诗词楹联,一批民间谚语、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一批歌舞、戏曲、小品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赠送一批优秀家风万年历、全家福、精神脱贫宣传画,建设一批地域文化鲜明的民风墙、文化墙,凝聚文化能量,形成社会共识。要强化阵地建设,推动科教文卫惠民。完成“五馆两中心”建设,推进村镇十星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村响”、科普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新建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要培植文化产业,推动文农商旅融合发展。开展文农结合,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创意的农业园区和农业特色产品。开展文商结合,深入推进农村淘宝等电商工程全覆盖。开展文旅结合,推出一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和乡村体验旅游示范村。
22.组建宣讲团队,讲好精神脱贫故事。县委宣传部牵头,组建一支由文艺骨干、脱贫典型、扶贫干部组成的县级精神脱贫宣讲团,在各乡镇和重点脱贫出列村进行巡回宣讲。各乡镇党委政府牵头,组建乡镇(片区)精神脱贫宣讲队,深入各村各院进行宣讲。要将理论宣讲和百姓宣讲融入精神脱贫宣讲之中,讲透十星文化和精神脱贫的理论内涵和基本道理,讲活身边的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典型,激发群众勤劳致富、奋力脱贫的精神动力。各村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道德讲堂,举办农民学校,突出精神脱贫、科技推广、就业技能等内容,每季度组织一次以上专题培训活动,让群众学有所获。
23.抓好结对共建,形成城乡共进格局。建立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村的工作机制。各单位工作队在完成精准扶贫各项规定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十星级文明村创建的指导,采取结对共建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移风易俗、传承传统文化等方式,共建共享文明成果。帮扶村的“十星创建·精神脱贫”工作绩效纳入共建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
24.举办系列活动,营造精神脱贫氛围。组织好第四届道德模范、第二届美德少年、首届最美残疾人、首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县文明委命名表扬一批十星级文明校园、十星级优秀志愿者、十星级文明路、十星级文明公交车、十星级文化大院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评出一批“十星创建·精神脱贫”创新案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各单位、各乡镇要结合实际,举办系列“晒比评”、“征评推”等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十星创建·精神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四项机制,确保精神脱贫取得实效
25.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十星创建促精神脱贫是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形成县级主导、部门主帮、乡镇主抓、村级主推、群众主体的立体创建格局。乡镇党委政府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全县总体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本乡镇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一项项抓好落实。县直各部门及工作队要在做好自身十星级系列创建的基础上,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和联系村共建工作。县委宣传部、扶贫攻坚办要统筹协调,县文明办要加强业务指导,制定出台《“十星级文明农户(家庭)”创建办法》、《“十星级文明村(社区)”创建办法》、新版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全县“十星级”系列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印制《“十星创建·精神脱贫”指导手册》,推动创建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县扶贫、财政、发改、农业、水务、交通等部门要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为“十星创建·精神脱贫”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
26.强化宣传引导机制。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统筹指导全县“十星创建·精神脱贫”氛围营造工作。各乡镇、村、帮扶单位要利用公益广告、广播、专栏等形成潜移默化的宣传氛围。通过基层夜话、网络对话、家访谈话等形式,消除群众的精神疑虑和心理瓶颈。通过大力挖掘勤劳致富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张榜公示“十晒十比十评”典型等方式,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县广播电视台、今日竹山等媒体要大张旗鼓报道先进事迹、典型案例和模范人物,发挥媒体聚焦和舆论引导作用。
27.强化试点推进机制。各乡镇每年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十星创建·精神脱贫”综合示范点,县文明委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分别每年组织一次“十星创建·精神脱贫”现场推进会,组织各乡镇、村观摩学习,总结推广经验,创新落实成效。
28.强化督办考评机制。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扶贫攻坚办,建立月询问、季督查、年评优和明查暗访、定期通报、考评挂钩等工作机制,对工作被动、创建不实、履责缺位的单位按相关规定予以追责问责。
中共竹山县委办公室 2017年3月2日印发